可圈可点初中历史网 ,cooco因你而专业。
下列材料摘编自梁启超的《变法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
材料二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上述两则材料所表达的变法主张,有什么共同之处?梁启超认为,这些共同的主张得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的“科举”作为一种制度,诞生于哪一朝代?又于哪个朝代被废除?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变法失败后,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在此基础上,孙中山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出现如下表所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 | 魏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6% | 15% | 4% | 17.2% | 24.5% | 46.1% |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国家统一的实现
d.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制度篇)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1)说出材料一、二中的两种制度分别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经济篇)
材料三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外交篇)
材料四
(3)根据材料四,说出abc的内容。
(4)根据所学知识,简单介绍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的情况。
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这些主要说明
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我国科举制度创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 )
a.门第的高低 b.才能和学识 c.帝王的喜好 d.财富的多寡
(2017·福建)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 ( )
a.秦朝、唐朝 b.唐朝、唐朝 c.隋朝、隋朝 d.隋朝、唐朝
《全球通史》- -书指出:“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2000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最直接的作用是
a. 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 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
c. 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d. 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它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提供了一个晋身的机会,只要参加考试,任何人都可能凭借自己的学识取得成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科举时代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政府、家族乃至整个社会又给予成功者以极大的荣誉,从而形成激发全社会奋发向上的道德力量。作者强调了科举制的
a、制度的权威性 b、功能的综合性
c、地位的神圣性 d、影响的社会性
(2019年江苏苏州卷)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 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
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材料反映的制度创立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 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称其统 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与上述材料所述内容相关的人物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选自《登科后》。该诗体现了( )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 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
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 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选自《登科后》。该诗体现了( )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 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
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 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
“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制度形式的开创者是( )
a.隋文帝 | b.隋炀帝 | c.唐太宗 | d.武则天 |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 )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
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
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④加强了中央集权
⑤有利于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⑤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
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⑤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