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圈可点初中历史网 ,cooco因你而专业。
120多年来,它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筚路蓝缕,木铎启路,不仅开创了中国现代出版业,而且在民族教育和文化事业等方面,创新不辍,屡开先河,创造了中国现代出版、教育、学术和文化史上的诸多第一。“它”指的是
a.《申报》 b.中华书局 c.商务印书馆 d.新华书店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来源,有些节日是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有些节日是农业经济的产物。还有些节日则是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中国的节日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商周以后不少节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纪念仪式,到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以及他们传承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这段材料当中,我们可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蕴含( )的精神价值
①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
③传统节日以情感为纽带显示了团结的力量
④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下列场景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不断求新求变的是
a.行握手礼 b.参加科举考试 c.凭布票买衣服 d.乘坐高铁出行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商人可用来传递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来发回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可以用上它。这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的( )
a. 手机 b. 火车 c. 有线电报 d. 计算机网络
(2019·甘肃天水)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京师同文馆 b.商务印书馆 c.《民报》报社 d.《申报》报社
(2019·湖北荆州)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
a.婚姻自主意识 b.崇洋逐新趋向 c.民族风情特征 d.自由平等风尚
(2019·湖北孝感)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 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19年湖北孝感卷)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卖报的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那么他卖的报纸应该是
a.《申报》 b.《大公报》
c.《解放日报》 d.《国闻报》
为纪念辛亥革命,学校举行手抄报比赛,在刘华选择的下列图片中,不能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是
a b c d
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 | ||
步入近代 |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 |
变革 | 经济工业化 | (2)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 |
政治民主化 |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 | |
思想科学化 |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 |
社会生活的变化 | (5)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请举一例说明。 |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在咖啡馆喝咖啡
c.可以看到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d.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宜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陈独秀等以《新育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以“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的资源包。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主题资源包的有
①论文:《“实业救国”为何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②电影片段:《阿q正传》中剪辫子
③图片:《申报》报道京张铁路通车 ④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收集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是历史学习小组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为课题收集的资料,下面四位同学对资料主题的概括正确的是()
1875年 | 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
1877年 | 全国已有电话30多部,方便了政府的办公 |
1896年 | 大清邮政局成立,近代邮政事业起步 |
1899年 | 邮政局已经有20多所,平民也能传递一些日常信息 |
a.小高同学: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b.小李同学:近代交通的进步
c.小武同学:近代通讯工具的进步
d.小裴同学:大众传媒的发展
图1照片反映了中国社会出现剪辫子的现象,它最早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成立前
d.中华民国成立后
自2008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在部分中小学开设京剧艺术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艺术第一部被拍电影的是( )
a.西洋影戏 b.《强行剪辫》 c.《定军山》 d. 《杨乃武与小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