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圈可点初中历史网 ,cooco因你而专业。
如图是广州美术学院年轻画家罗奇的作品《公车上书》,画面表现的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挥手者梁启超在激情四射地表演讲。以下对这事件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是一次失败的运动,没有任何意义
b.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
c.公车上书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
d.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王鑫同学在《戊戌变法》的课本历史剧中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有人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b.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
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都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扩张道路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对两个历史事件的比较,他比较的是
a.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b.戊戌变法与废除农奴制改革
c.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d.明治维新与废除农奴制改革
法治建设关乎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梁启超建议,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以此为楷模,建立资本主义“六法”体系,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材料三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在法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这对于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的典型代表是什么?它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提出的法治主张?指出他为此进行的实践活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依法治国的必要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民主法治发展进程中得出的主要结论。
(守制·歧路)
材料一: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一部分人开始睁眼观看世界,例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感想。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
(变制·寻路)
材料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盖和统治体质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星火·指路)
材料三:“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求是·领路)
材料四: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多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材料三、四均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的思想体现在其编写的哪部书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维护“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发起了哪一运动?
(2)材料二中的“改良运动”“暴力革命”分别指哪一具体事件?作者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暴力革命”的果实尽管被“断送”,但仍有哪些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为实现“富裕”的目标实行了哪一伟大决策?其中在农村和城市采取的具体措施分别是什么?
(5)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a.强学会成立 b.《万国公报》创办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开始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并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
历史学习就是用过去“人”的经历感染、启示我们立足现实,走向未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能领会政治家的精神。康有为与孙中山虽同生于广东省,但人生轨迹却不同。1898年,当孙中山在日本宣传革命思想时,康有为在国内掀起了哪一运动?1905年,当康有为流浪欧美时,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了哪一资产阶级政党?1924年,当康有为反对冯玉祥驱赶溥仪时,孙中山在广东创建了哪一军校?
(2)“联系”能感受思想家的魅力。概括下列材料的基本主张,分别写出1917-1924年间俄国实践这些主张的具体史实。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织……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1848年)
(3)“体验”能感悟“常人”的情怀。指出下列材料中“国事”的基本含义,从材料中你能体验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翠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恨。国事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林觉民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又前写与妻子的遗书
(4)“反思”能领悟科学家的品质。据下图写出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和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多个政治团体、政党组织纷纷创办报刊杂志,宣传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下列报刊杂志中,属于这些团体和政党机关报刊的是( )
a.《时务报》、《民报》 b.《申报》、《民报》
c.《新青年》、《国闻报》 d.《新青年》、《申报》
王鑫同学在《戊戌变法》的课本历史剧中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构建和谐社会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都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的关系深深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革命与改革)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材料中英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它通过什么法律文献逐步确立起来的?
材料二 (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近代日本的这次“弃旧图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合作与对抗)
材料三 如图所示
(3)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在图二所示两种力量交锋的战争中,成为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
(4)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时代宣告结束。历史上“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和平与共存)
材料四 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机器的力量,成为“世界工厂”,逐步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主导世界的局面;后来居上的美国在20世纪大半时间主导全球;随着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世界正处于“群雄竟起的时代”。
(5)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材料中“群雄竞起”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五 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国理念赢得世界认同
(7)依据材料指出中国为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贡献了什么新理念?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c.赫德认为道光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邓世昌﹣﹣义和团运动 b.谭嗣同﹣﹣戊戌变法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周恩来﹣﹣秋收起义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
a. 虎门销烟 b. 公车上书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下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主笔(创办人) | 报刊名称 |
梁启超 | 《时务报》 |
严复 | 《国闻报》 |
康有为 | 《强学报》 |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
a | 洋务运动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b | 戊戌变法 |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
c | 新文化运动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d | 五四运动 |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