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圈可点初中历史网 ,cooco因你而专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14世纪-20世纪初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什么联合力量的利益?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材料三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并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一些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到90年代止,洋务派共创办工矿、交通、邮电等民用企业20多个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三 这场运动的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回答
(1)请举例写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名称(列举一例),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戊戌变法出自哪个政治派别的主张?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这场运动的两大口号是什么?这场运动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下图是洋务运动时中国工匠独立制作的铁甲舰“平远号”。造此舰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清朝的统治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远洋航行,进行科学考察
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到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破旧立新,称为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旋律。初二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近代的新与旧为题,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开阔视野)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受魏源观点的影响,19世纪后半期中国发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列举这一运动在中央代表和地方代表各一位。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破坏旧世界)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发起了哪次近代化探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开创新纪元)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式还失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苹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探索新道路)
材料四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4)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侵略、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王朝的部分官僚发起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陈独秀……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请分别写出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革命之路
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十九大报告
(2)材料二中“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样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9世纪60年代中、美、俄三国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其结局与影响却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美国面临着两大问题。当时,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自由”劳动力和工业原料,主张解放奴隶,而南方却占用了大批的劳动力,而且南方要求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西部新增土地……1860年,林肯参加总统竞选时的主题是:“the union must and shall be preserved(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时面临哪两大问题。这此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11600 | 7954 |
1879年 | 287 | 42000 | 51937 |
(2)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是俄国历史上哪次改革所导致的?简要说明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材料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认为:“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另有史料记载,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抑实不如日本。”
(3)材料三中的“洋务运动倡导者”做了哪些努力?根据材料三归纳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以及进行诉讼;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进而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到1913年,俄国生产的铁和法国生产的一样多,俄国生产的煤为法国生产的之三。……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从上面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敌对情绪”。
(2)阅读材料二、三,指出“解放农奴”如何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俄国历史上分别进行了怎样的自救运动?结果有何不同?
张洋同学打算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计划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到美国的入侵,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b.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的扩展 d.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是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两件大事,以下对它们共同点理解正确的是
a.都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主观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d.客观上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在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的同时,中国也正开始了洋务运动,发生在东西方的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取得了成功 d.都发展军事工业,创建海军
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b.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
c.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都创办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近代工矿企业
近代以来,铁路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许多历史人物以此寄寓理想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是修筑铁路的积极主张者。19世纪70年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曾拜谒过恭亲王(奕),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处,他也深以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禀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概括材料反映的时代特点。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他曾说:“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公里。
——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铁路作用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正式访问日本。这次访日正值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前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心中正在勾画着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10月26日,邓小平乘坐新干线高速列车,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据央视大型文献记录片《旗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应怎样理解“我们现在很需要跑”?我们是怎样“跑”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执政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绝非偶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族无力应对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当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时,另一部分人则宣传革命,主张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后,主张改革和革命的进步人士各一人。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感想。
材料三 大会(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岳麓版《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是何社会性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是什么?
材料四 刘伯承对军事指挥的不民主,个人说了算,特别是顾问的独断专行很有意见。他考虑了一下,操着一口四川话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诚如毛泽东分析,我们在军事上犯了严重错误,我同意大家意见,不再重复了。”
——孟庆春:《毛泽东的辉煌人生和未了心愿》
材料五 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材料四描述的是刘伯承在哪次会议上发言的情景?材料五中的“全会”指的是哪次会议?依据材料说明这两次会议有何共同点?
材料六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5)依据材料六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由此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
(6)有人说“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因为她有一系列优秀特质”。请依据以上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有哪些优秀特质?
材料 湖南古称“三苗”,近代以前,湖南在中国历史的河流中一直默默无闻,所谓“湖南人物,罕见史传”,即是古代湖湘乏才的真实写照。自西汉至明朝,湖南籍名人仅有蔡伦等55人。近代以来,湖南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省份,涌现出曾国藩、左宗棠、魏源、黄兴、蔡锷、毛泽东、彭德怀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中国近现代名人大辞典》一书列举了1840~1988年的9904位人物,湘籍达893位,占全国总数的9.02%,居第一位。近代以来湖南人才以军政人才为主体,而文化人才和科技人才方面就显得逊色多了。在近代,湖南生产力水平偏低,经济地位远不如沿海,传统文化教育根深蒂固,很难培育出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摘编自《近代湖南人才地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分布有梯队效应》
(1)在一次班会中,蔡姓同学自豪地说:“湖南在近代史上名人辈出,我家门蔡锷是其中佼佼者。”令蔡姓同学无比自豪的蔡锷有何重大历史贡献?
(2)围绕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60~100字。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如果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
a.走进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帷幕
c.开启民主进程 d.构建文化殿堂
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当今光(风)气日升,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 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之采。嗣以人微言轻, 未敢遽达……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惟深望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
——摘编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夫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 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 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 潮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他 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试列举一个在此运动中湖南人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2)材料二表明此时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后来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 怎样的改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希望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 一个怎样的“根本的转变”。这种改变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产生了 怎样的负面影响?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