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最主要是指
a.创办近代工业 b.发展铁路交通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政治制度革新
c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属于“内部事务万分火急”的事件,c符合题意;创办近代工业是洋务运动,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a不符合题意;发展铁路交通是和政治制度革新都不属于19世纪中叶的事件,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a.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a
【详解】
据材料“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觉醒,由没有国家概念,到国家意识增强。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
【详解】
依据题干“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即将东南各省所恃为屏障的地方割占,可知这是日本割占台湾;“输此巨款”是指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指的是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所以此处的“新约”指的是《马关条约》。“新约”涉及割地、赔款、开办工厂等内容。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厂,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a排除;《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排除;《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排除。故选择c。
“袁世凯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和皇帝同样的权力……袁世凯通过收买和武力威胁,使地方军阀表示服从和效忠。但实际上,不仅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而且他的嫡系将领们在各自占得一块地盘后,也相互倾轧,极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材料反映了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独裁专制
b.袁世凯统治时期已经埋下军阀割据隐患
c.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袁世凯只是得到北洋系军阀的实际拥护
b
【详解】
依据题干“但实际上,不仅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而且他的嫡系将领们在各自占得一块地盘后,也相互倾轧,极力发展自己的势力”的信息可知,袁世凯统治时期,他手下的军阀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互相倾轧,争夺地盘,为他复辟帝制失败后,形成军阀混战局面埋下了隐患,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题干材料均未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b。
有人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c
【详解】
1895年到1898年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在这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努力宣传维新思潮,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派主张民主,要求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但不主张共和制,所以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于共和,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893年到1898年,同盟会成立的时间是1905年,二者时间不符,排除a;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主要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时间有材料不相符,排除b;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传播的同时打击民主和共和,不会出现民主频率高于共和,d说法错误;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社会思潮的演变,要求结合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来分析材料,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和联想能力。
本卷还有3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赵孟冬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