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带有时代的烙印。据以下描述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但丁于14世纪创作的长诗《神曲》,以意大利文写成。“如果精神不随堕落而堕落,那么他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莎士比亚于17世纪创作的《哈姆雷特》,以英文写成。“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a . 作者都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 b . 文艺复兴在欧洲得到了发展
c . 作者都致力于推翻封建制度 d . 作品都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
c
【详解】
材料中未涉及但丁和莎士比亚致力于推翻封建制度,故 c 符合题意;根据材料 “ 但丁于 14 世纪创作的长诗《神曲》,以意大利文写成 ” 、 “ 莎士比亚于 17 世纪创作的《哈姆雷特》,以英文写成。 ” ,可见,两者都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故 a 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但丁和莎士比亚都是欧洲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故 b 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 “ 如果精神不随堕落而堕落,那么他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 、 “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可见,但丁和莎士比亚都强调人的精神、地位,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的父亲原是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因与黑党领袖不和,于1302年被逐出城,迁居到阿雷佐。1304年7月20日,彼特拉克就在这里出生。以后又经过几次搬迁,在1312年他们家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当时的教廷就在那里。因此彼特拉克与教皇等上层分子都有密切联系。这种情况既关系到他的成长,也有助于他以后的人文主义活动。彼特拉克少年时就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品尤其感兴趣,古罗马维吉尔的诗歌、西塞罗的讲演都强烈地吸引着他。但他父亲却要他成为一个法学家。
因此,从1316年起,他先后在法国的蒙得玻利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学习法律。1320年父亲去世,他便放弃了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同年他回到阿维农,担任一个次要的教职。1330—1347年,他一直在红衣主教万尼·科伦那手下任职。在教会里的工作并不忙,这就使他一面参与教廷的一些政治、外交活动,一面不倦地学习文学、创作诗歌。作为诗人,彼特拉克的名声很快传开。1340年,巴黎和罗马争相邀请他去接受桂冠。结果他决定去罗马。
1341年4月8日,他在罗马的卡匹托利山上接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 1374年7月19日,彼特拉克在一个叫阿克瓦的小村里去世。当人们发现他的遗体时,他的头还埋在维吉尔的手稿中。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下边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
14世纪前后 |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14—16世纪 |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
1492年 | 哥伦布到达美洲 |
1640年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
a.欧洲的社会转型
b.欧洲的思想解放
c.欧洲的革命运动
d.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该作品由: 用户不理我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